新華社南昌11月13日電(記者陳毓珊)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攜手國際鶴類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湖北秀湖植物園共同開展的白鶴食源性水生植被——刺苦草種源培育工作近日取得重大進展??蒲腥藛T現場多次采樣結果顯示,位于江西南昌市新建區昌邑鄉昌北村西門自然村的3.5畝樣地,平均每平方米刺苦草冬芽含量約850顆,總量約200萬顆,是種植初期每平方米9顆冬芽栽種量的90余倍。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極危物種的白鶴,在鄱陽湖越冬時節以水生植物的塊莖為重要食物來源。刺苦草是鄱陽湖水生植物體系中的優勢種之一,分布較廣。近年來,高溫干旱等極端天氣造成沉水植被退化,刺苦草等白鶴“口糧”面臨短缺危機。如不對其進行恢復性培育,僅靠稻田、藕塘等“人工食堂”作為補充并非長久之計,或影響越冬候鳥食性和棲息生境。刺苦草種源的成功培育,標志著通過人工方式擴大白鶴食源種源儲備取得階段性成功。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每年有數十萬只候鳥來此越冬。據了解,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繼續致力于湖區植被恢復工作,服務于鄱陽湖濕地生態修復,確保候鳥安然越冬。
【糾錯】
【責任編輯:唐子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