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南昌11月8日電(王曉震)11月7日至9日,世界客屬第32屆懇親大會在江西贛州龍南舉辦。期間,北京郵電大學原副校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原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國信息技術咨商委員會原主席,現為國際信息研究科學院院士、發展中世界工程技術科學院院士鐘義信,接受新華網專訪,講述他“學會信息科技,報效國家社會”的故事,并從人才培養方面為家鄉龍南發展提供建議。
新華網:首先歡迎鐘院士接受我們的采訪,請您簡單介紹下在龍南的學習生活經歷,您認為客家人身上有哪些特質?
鐘義信:龍南中學6年的培育和經歷,為我指明了終生不渝的奮進方向??图胰说木裉刭|,則為我注入了不畏艱難、拼搏進取的強大力量。
1940年,我出生在龍南程龍鎮豆頭村。解放前,家鄉兵荒馬亂。于是,老人們所傳說的猴精(孫悟空)“千里眼、順風耳、萬靈腦”的本領常常在我心頭縈繞?!皩W會猴精本領,護衛家鄉安寧”是我心中持久的向往和呼喚。
解放后的1951年秋,我考進了龍南中學讀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在學??戳穗娪啊抖山瓊刹煊洝?,老師告訴我,電影里的無線電報話機就是千里眼順風耳。這可在我的心中激起了澎湃的波瀾:太好了,原來真的有千里眼順風耳!
1954年秋,我在龍南中學讀高中。父親突然去世,我無奈申請休學。班主任蔡恩圣老師立即向學校黨支部報告,黨支部批準蔡老師的提議:以甲等助學金資助鐘義信。這讓我充滿感恩,我立志要畢生報答黨的深恩。同年,我的至親鐘詩彩叔叔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得知我家變故,毅然從復員費分出一筆,慷慨資助我求學,使我深深感動。
背負著黨和親人的殷切期望,懷抱著對“千里眼、順風耳、萬靈腦”的追求,1957年夏,我從龍南中學高中畢業,便立即報考了北京郵電學院無線電通信與廣播專業。從此踏上了“學會信息科技,報效國家社會”的人生征途。
所以,龍南中學6年的培育和經歷,為我指明了終生不渝的奮進方向。而客家人“真誠團結,勤勞節儉,敢破常規,奮發開拓”的精神特質,則為我注入了不畏艱難、拼搏進取的強大力量。我決心以畢生所學,奉獻給黨,感恩家鄉各級領導,感恩母校師長同窗,感恩父老鄉親,感恩客家族群!
新華網:幾十年來,您始終堅守科研教學一線,從事信息論、信息科學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獲得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的稱號。請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技術與大眾的關系以及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鐘義信:人工智能機器和每個人都有密切的關系,只要研究和治理得好,可以成為人類的助手和伙伴。
非常有幸,我所從事的信息論、信息科學、人工智能的教學與研究,正是我發自內心一直追求的“千里眼、順風耳、萬靈腦”的現代版。國家的需要與自己的理想如此高度一致,使我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如虎添翼,始終充滿激情和力量,先后取得了“全信息理論”“普適性智能生成機制”“信息學科范式”和“機制主義通用人工智能理論”等創新成果。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的,是要研究能夠模擬人類智能的機器,協助和代替人類去解決各種問題,改善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條件,為人類造福。由于這種機器具有遠遠超越人類的工作速度、精度、耐度,因此,一旦它學會了人類的智能就會比人類更快、更準、更好地解決問題。有了這樣的機器,就可以把人類從那些繁重的重復性的和技能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人類可以通過學習、培訓和研究去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去駕馭人工智能機器,去成就更加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只要研究和治理得好,人工智能機器就能成為我們每個人在生產活動和生活服務中的靈巧助手和合作伙伴,共同為美好的明天而和諧合作。所以,我們應當滿腔熱情地支持我國自主的人工智能研究、治理和發展,支持中國式的現代化事業。
新華網:作為一名老師,您潛心耕耘育桃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也取得過“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同時也當過高校的管理者。在人才培養方面,您覺得如何更好地幫助客家人才成長和走出去?
鐘義信:保持勤勉特質、培養創新能力,幫助客家人成長成才。
人才是社會進步的首要前提。因此,現代化人才的培養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
我國教育領域的優良傳統是主張“勤奮”,認為“勤能補拙”。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以我們客家人素有的“真誠團結,勤勞節儉,敢破常規,奮發開拓”的優良特質,做到勤勉學習應無實質困難,培養勤奮刻苦的人才也應大有希望。
不過,在當今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我們的人才培養應當與時俱進,應當在保持“勤學苦練”優秀傳統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素質、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塑造。從科學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由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斷進展,記憶型的學習能力、熟練型的工作能力、硬拼性的競爭能力,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機器所取代,而人類最可寶貴、最為重要、而且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機器超越的品質和價值,則是創新能力。所以,我們各級政府的領導,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廣大的家庭家長,都要特別注意受教者創新能力的啟發、培養、鼓勵和扶植。
所謂“創新能力”是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發現問題是指:理解社會進步的需求,運用相關的知識,經過深入思考,發現應當解決而且可能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應當達到的目標。解決問題是指:運用已有的知識,深入理解問題,明白前人成功的所在,也發現前人工作的不足,經過自己深入的思考,提出更加科學更加優秀的解決方法,以更高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工作任務的解決。所以,豐富的知識、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創新能力的關鍵要素。
人類的認知規律表明,幼年時期的認知方式主要是“權威灌輸”,青少年時期是“社會從眾”,成年時期才是“自主理解”??梢?,在成年以前,記憶是認知的主要方式;獨立思考和理解能力是在人們成長過程中逐漸鍛煉和培養起來的。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青少年“愛學善問”的習慣,培養“獨立思考”和“自主理解”的興趣和能力。
新華網:龍南成為世客會創辦50多年來,首次在中國內陸縣一級舉辦的城市。您對家鄉龍南、贛南乃至江西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建議?
鐘義信:建設好各級各類學校,為家鄉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家鄉龍南、贛南、江西這些年的變化很大,發展很快,成就卓著,令人欽羨。關于怎樣爭取更好的“未來發展”,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工作人員,我便從人才培養的方面提出一點建議。不妥之處,也請批評。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才最是關鍵。因此,根據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系統性地規劃和建設一批培養高水平建設人才的學校,應當是頭等的要務??纯次覀冎苓叞l展得比較好的各個省份,他們的教育系統相對而言都比較健全,實力比較雄厚,而且有著名的高等學校作為“引領者”,整體上能夠源源不斷地為本省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大軍。有了著名大學帶動,整個教育系統就有了發展前進的活力。
我們江西省也應當有著名的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發揮帶頭示范作用,把全省的人才培養工作帶動起來。我們贛南和龍南也應當有與本地相適應的高等學校來培養本省所需要的人才大軍。
以龍南市來說,建議根據區域(龍南市本身以及周邊的全南、定南、信豐、安遠等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區域發展特色,規劃和建設至少一所理工學院、一所農林學院、一所醫學院和一所人文與師范學院。與此相應的是在各鄉鎮建設配套的中學和小學。